喜讯:我校入选第二届新时代上海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

作者:教师工作部2024-04-15〖阅读:252设置

近日,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公布了第二届新时代上海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名单,我校推荐申报的护理学院案例“医德为本,师德塑魂”入选60个优秀典型工作案例。

党建领航明方向 立德树人守初心

护理学院党总支抓住师德师风与医德医风建设的根本,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建章“立制”,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中融入师德、医德和岗位道德建设,以锻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四有”好老师,努力建设新时代政治素质过硬、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

党总支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每月定期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组织生活,各支部书记带头讲课,将“立德树人”理念深入到每位教师心中;开展党员教师《党史周周讲》活动,促进党员教师弘扬红色文化,牢固初心使命;全院教职工签署师德师风承诺书,推动师德建设走上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积极构建学院师德师风与医德医风建设制度体系,总支书记及各支部书记参加学院各科集体备课会,做到严格把关,将思想教育和医德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素养,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氛围。

厚植专业底蕴 筑牢护理教育底盘

       护理学院教师以培养护理事业接班人为使命,以“经师”和“人师”相统一为目标,将个人事业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和人民需求,推动护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护理人才培养高地。近3年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等方面不断突破创新,先后获得4个上海市级建设项目,2个上海市优青项目,成立1个“院校协同创新大师工作室”,新增加3家院校“订单班”合作医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此外,学院每年安排教师进临床脱产实践以提升职业道德意识,促进“临床”与“教学”相融合,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积极施行“老带新”、“传帮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中流砥柱和引领作用,帮助新教师成长成才。学院“助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于2023年4月顺利结项并被认定为示范性专业教学资源库。本资源库充分体现了护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院校合作”的专业特色,注册用户辐射全国,为如新疆、内蒙古、贵州等中西部偏远地区的用户免费送去了教育资源,真正做到了资源的共享使用,为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厚植职业精神于仪式教育

护理学院以重大节日为契机,通过系列活动厚植职业精神。如在5·12国际护士节期间开展护士礼仪大赛、急救知识进校园、护士授帽仪式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坚定护理职业信念,厚植医学人文精神。

厚植职业精神于社会服务

护理学院注重发挥专业所长,提升育人成效。作为上海城市建设的一份子,学院教师团队每年用专业所长为社会培训、培养养老、母婴护理服务人员600多人次,平均通过率可高达90%,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另外,学院将学生医德医风养成教育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医学专业优势,学院专业教师对学生志愿者们每周进行专业化培训,周周开展爱心助老活动,并结合3·5学雷锋日、暑期社会实践、12·5国际志愿者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如“传承雷锋精神 志愿谱写青春”“志愿服务进社区 服务群众暖人心”“守初心 担使命 送健康 我先行”“奋进实践共成长 青春献礼二十大” 等项目化志愿者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2018年8月,学院“青春伴夕阳、夕阳暖青春”爱心助老服务队正式批准为市级志愿者团队,隶属于市教卫工作党委高校志愿服务总队。

厚植职业精神于榜样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等殷切期望。新时代涌现出了张桂梅、黄大年、李保国等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受到了全社会的爱戴与尊重。为了发挥身边师德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营造学院良好师德师风文化,激发人人向典型看齐、人人争当楷模的正能量。学院坚持以群体教育管理为基础,通过案例分享会、教师专题培训会等加强对师德、医德典范的宣传,打造品牌项目,开展“做‘四有’好老师,把我‘讲’给你听”月月讲活动,由优秀党员骨干教师围绕师德师风及医德医风讲述自己的教师梦、护士梦及立德树人的先进经验,并录制成视频,向全体师生展示,彰显师德、医德典型人格魅力和挖掘普通教师闪光点双向并行,以良好的教风、医德医风影响学生,言传身教,做到“启古纳今,厚德精术,恭德慎行,为世师范”。 

自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来,我校结合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全校范围内扎实开展“十项准则”学习贯彻,根据教师群体的不同类型和特点,构建师德涵育的入口关、实践关、考核关,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返回原图
/